漠河的冰雪还凝在记忆里,凯翼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部的 17 人团队已转身奔赴另一片极端之地。当吐鲁番的地表温度飙升至 70℃,戈壁滩的热风卷着沙砾炙烤大地,他们正与熔炉般的高温展开较量 —— 为混动与纯电车型进行夏季标定,让每一台车都能在烈焰考验中保持最优性能。
熔火:热浪中的坚守
“打开车门像钻进蒸笼,仪表盘显示车内温度 62℃”。 领队杜家宇擦着额头的汗说,防晒袖套早已被汗水浸透。在这片被称为 “天然桑拿房” 的土地上,工程师们每天顶着正午的烈日开展测试,鞋底隔着劳保鞋都能感受到地面的灼烫,裸露的皮肤很快被晒得黝黑。
混动项目组的杜家宇、熊李、沈成龙、成瑞蹲在发动机舱旁记录数据,热浪从滚烫的引擎盖扑面而来,他们却紧盯示波器上的爆震波形。“高温下发动机像个脾气暴躁的巨人,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早燃”。 他们一边监测排温保护系统的响应速度,一边优化 PDCS 控制器的点火提前角,确保每个工况下的动力输出都精准可控。
电池包在高温下的表现是另一重考验。杭玉麟抱着测温仪绕车行走,电池包表面的温度已达 58℃,他却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反复验证电池包在极端环境充放电安全。“就像给高烧的病人调药,既不能散热不足,又要避免过度能耗”。 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不同工况下的流量数据,每一组都凝结着正午暴晒下的坚守。
淬炼:毫厘间的精准
正午的测试场像个巨大的烤箱,纯电项目组的应凯、王龙、周胜钻进 GS11-BEV项目的驾驶舱,方向盘烫得几乎握不住。他正进行VCU系统及电驱系统高温联合标定,屏幕上的扭矩曲线每 0.1N・m 的波动都不能放过。“高温让电机的 ‘ 脾气 ’ 变得古怪,必须把响应精度控制在毫秒级”。他一边说,一边调整参数,额角的汗珠滴在键盘上留下微小的水痕。
蒋翱阳和余翼星在 FX11-X50E 项目中监测电池 BMS 数据,高温下的电池就像个敏感的天平,电量计量偏差不能超过 1%。他在充电棚与测试车之间往返奔走,每半小时记录一次电池单体电压,直到确认热态下的电量计算模型完全精准。“这就像在热油里绣花,既要稳还要准”。
混动项目的刘锐志正调试双电控系统,在高温极热试验环境下,多维度、多场景检验双电控及油冷电机的控制系统稳定性,优化控制时序,提升高温下的电机性能。每一项用户工况需要在实际的极端高温环境下采集真实的试验数据,用于支持控制系统进一步优化,将标定开发工作做到尽可能完美,提升产品力。针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组织相关联系统一起参与讨论,制定优化方案并加以验证。优化蠕行工况下电机防抖策略,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扭矩控制平稳,电压、电流无异常跳变;验证串并联切换工况下扭矩跟随性能,无抖动、异响等驾驶性问题。
协作:热浪中的攻坚
傍晚的戈壁稍微降温,临时办公室里却依旧热闹。彭娜娜对照着FX12-PHEV高温严苛工况的电安全数据与杨鑫讨论,拉着团队认真的斟酌着屏幕上跳动的温升、电压、绝缘等参数变化,天色随着数据进度条渐暗,大家对着数据争论得面红耳赤,最终在热保护故障处置策略上达成共识。墙角的饮水机不断补水,桌上的盒饭早已凉透,他们却浑然不觉,顶着烈日采集的HH12项目的8个G数据还等着分析,他们说“充分的验证极限工况高压安全,是对用户负责”。
温锦龙在 HH12 项目中调试充电机,测试 3.3kw 与 6.6kw 两种规格的充电机在高温下的表现。他拉着郑志兴、林朝忠、李荣圳进行多模块联合测试,四人顶着落日余晖在充电桩旁蹲守,直到确认不同功率下充电机在高温环境中充电电压电流输出稳定,整车控制器与充电机之间的 CAN 总线通信报文无丢包、延迟现象,充电机使能信号与整车充电允许信号交互逻辑严谨,充电过程中整车控制器对充电机的功率分配指令执行精准,充电机没有异常。“高温下的电流就像脱缰的马,我们得给它装上精准的缰绳,让它跑得四平八稳”。
深夜的会议室里,杜家宇和后方团队视频连线。屏幕上跳动着 FX12-PHEV 与 GS11-BEV 的试验数据,他用沙哑的声音讲解着高温下的策略优化方案,身后的白板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工作步骤。“用户在夏天开空调爬坡时,不会想到我们在这里反复调试过上百次”。 他说这话时,窗外的月光正洒在测试车滚烫的引擎盖上。
成果:烈焰中的答卷
当第一缕阳光掠过火焰山,测试车在戈壁滩上划出流畅的弧线。经过数十天的标定,FX12-PHEV 的发动机在 50℃环境下怠速波动率控制在 ±20rpm 以内。 HH12 高温测试优化充电保护阈值,问题圆满解决。GS11-BEV 的电池包最高温度稳定在 38℃,所有车型的高温驾驶性评分达到 95分 —— 这组数字背后,是 17 人团队在高温里完成的 287 次工况测试、1563 项参数优化。
返程前,大家在测试场合影。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晒伤的红晕,工作服上结着淡淡的盐霜,身后是被晒得发白的测试车辙。“这些车辙就像勋章”。 杜家宇望着远处的戈壁说。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满硬盘的标定数据,更是在极端环境下淬炼出的精准与坚韧。
从漠河的-40℃到吐鲁番的70℃,凯翼工程师们用脚步丈量着中国的温度极值。因为他们知道,只有经受过冰火两重天的考验,才能让每一台车在用户手中,都成为最可靠的伙伴。